北京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發布時間:2024-11-28 瀏覽次數:329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4〕18號)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了《北京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一、擴大家政服務人員規模,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一)持續開展家政勞務對接助力鄉村振興。進一步擴大省際和市(區)級家政勞務協作范圍。落實京冀省級家政勞務協作協議,推動10家以上家政企業作為“河北福嫂”來京就業輸入基地。組織信譽良好、運作規范的家政企業,赴家政勞務協作地區舉辦供需精準對接活動。到2025年,選樹30家左右本市家政勞務品牌,會同河北、山西等家政勞務輸出大省定期開展品牌宣傳對接。鼓勵我市生活服務平臺、家政企業在京外建立培訓基地,加強與職業院校合作,通過委托培養、定向輸入方式,保障家政服務人員供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教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多渠道開展家政服務就業創業活動。開展“家政服務招聘季”活動,利用短視頻平臺、招聘平臺創新供需對接方式,組織家政企業帶崗直播,提升對接效率。支持家政企業參與春風行動、工會幫就業等活動,發布崗位供求信息,開展線上線下招聘。開展家政服務“春節保供”行動,引導家政企業春節期間穩崗留工、調節用工,緩解季節性供需矛盾。發揮本市就業創業服務平臺作用,加強家政崗位信息互聯共享和精準推送。(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素質,增加高品質家政服務供給
(三)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技能。落實商務部家政服務員技能升級行動,推動家政從業人員登錄“家政信用查”APP參加免費線上培訓。發揮家政企業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主體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家政企業完善實訓設施,鼓勵小微家政企業與家政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在崗技能提升培訓,提升培訓質量。舉辦京津冀和本市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代訓提升技能。(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加強專業化培養。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加強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建設,到2025年,本市開設家政專業或設置家政相關課程的院校數量達到6家以上。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鼓勵家政企業與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開發學歷與崗位技能雙提升項目。到2025年,累計培育4家以上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打造4個以上校企合作示范項目。支持家政服務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到家政企業學習實踐,鼓勵家政企業、家政培訓機構參與校園招聘。(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五)加強培訓能力建設。積極支持家政服務企業設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結合企業用人需求,為家政服務人員提供崗前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鼓勵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針對養老陪護、嬰幼兒照護、收納整理、寵物照護等家政服務緊缺和新興工種,開發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教程,培養一批專業化的上門服務人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三、推進服務標準化,提升家政服務規范化水平
(六)加快建設家政服務標準體系。針對家政服務業發展趨勢和標準化需求,健全適應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覆蓋基礎、機構、要素、服務、權益保障等領域的家政服務標準體系。優化豐富標準供給模式,完善國家、行業、地方、團體和企業標準多元共治格局。修訂《家政服務通用要求》等實施時間較長、難以滿足當前消費需求的地方標準,在家政電商、收納整理等新業態服務領域完善標準規范。鼓勵家政相關社會團體和服務機構聚焦行業發展新模式、新需求,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完善家政服務機構評價體系和標準,建立家政企業、從業人員評價制度,鼓勵第三方機構開展評價。(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七)加強家政信用體系建設。依托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推廣使用“家政信用查”APP,引導更多家政服務員在“家政信用查”進行實名認證,推進家政服務員信用評級賦碼。指導行業協會開展家政服務誠信建設,引導家政企業誠信經營。(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八)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修訂并推廣使用《北京市家政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家政企業應與消費者簽訂家政服務協議,公開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明確服務內容清單和服務要求。推行電子版“居家上門服務證”,家政服務員主動出示,便于消費者查詢、評價,營造放心消費環境。進一步暢通消費者訴求渠道,發揮家政行業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作用,建立家政服務糾紛常態化多元化調解機制。(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加強支持引導,推進家政企業做優做強
(九)推動家政進社區。支持家政企業布局社區網點,新建小區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指標》規劃建設包括家政在內的各類社區服務設施,分期分批布局嵌入式社區家政服務網點,有條件的可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進。家政企業在社區設置服務網點,租賃場地不受用房性質限制,水電等費用實行居民價格。鼓勵家政企業參與社區類促消費活動,送服務進社區,拓展家政消費場景。(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完善社會保障支持。對家政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或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且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條件的,予以社保補貼等支持。做好面向家政企業的稅費政策宣講,落實好已出臺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一)優化完善保險制度。鼓勵家政企業參保雇主責任保險,為員工投保意外傷害保險、職業責任保險。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面向家政服務業的特色保險產品,滿足家政企業、服務人員、消費者風險保障需求。(市商務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銀行機構優化信用評價和授信管理,加強企業相關信用信息的挖掘運用,結合家政企業特點和需求加大金融產品研發,提升對家政企業金融服務質效。引導金融機構豐富進城家政服務員等新市民群體的專屬金融產品。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實施力度,對相關人員就業創業、教育培訓等給予金融支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市金融管理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三)培育家政服務優質品牌。落實我市企業“服務包”制度,加強對家政企業的走訪調研,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鼓勵家政企業按照自愿參與、依法合規、風險自擔的原則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持續打造“北京市巾幗家政服務企業”品牌,到2025年,累計培育10家左右巾幗家政服務企業。繼續實施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培育家政服務“領跑者”企業。支持家政企業通過跨界合作、連鎖經營等方式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具有引領和示范效應的家政服務業知名品牌。(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五、鼓勵探索創新,構建家政服務消費新場景
(十四)促進家政服務融合發展。鼓勵家政企業參與養老托育服務,推動家政服務與社區老年助餐、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生活服務等相融合,促進多元化發展。探索發展“養老+家政”服務模式,建立養老專業服務商招募推介管理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家政企業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快實施我市適老化改造和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支持家政企業拓展適老化改造業務,對企業購買智能化、先進適老產品和設備的貸款項目給予貼息支持;對利用現有服務空間或其他有條件場所建設高標準適老化改造公共示范項目給予投資補助。(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五)推動家政服務數字化。順應“平臺+門店”經營趨勢,大力發展“互聯網+家政”“直播+家政”等新業態。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積極開展家政服務業務,加大系統研發、軟硬件升級力度,應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優質服務資源供給。引導中小家政企業與生活服務平臺合作,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勵大型家政企業自建數字化平臺,加快轉型發展。(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六)創新家政服務發展模式。鼓勵家政企業積極構建依托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家政服務消費新場景。引導家政企業開發收納整理、家電清洗、鮮花養護等新興工種,探索打造“全屋服務”與“全生命周期服務”等特色經營方式,滿足個性化和多層次服務需求。逐步突破住家保姆24小時在崗模式,創新提供點單式、分時段服務。鼓勵機器人運營相關企業與家政企業合作,推動家政服務數智化轉型。(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六、完善公共服務政策,改善家政服務人員從業環境
(十七)維護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積極引導家政企業員工加入工會組織,探索適合家政從業人員特點的入會形式、建會方式和工作平臺。鼓勵各類調解組織、工會組織和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等服務。鼓勵家政從業人員積極參與國家和本市各級各類評選表彰,在五一勞動獎章等工會評選項目中注重推薦家政從業人員。對在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的家政從業人員,符合條件的按規定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市總工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商務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八)加強符合家政行業特點的員工住房保障。將符合條件的家政從業人員納入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范圍。鼓勵有條件的家政企業為員工建設“家政驛站”。全面推進居住證制度,促進進城家政服務員融入本地生活。(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九)規范家政服務人員體檢。執行國家制定的家政服務員分類體檢制度,嚴格落實一般家政、居家家政、養老照護、母嬰照護等家政服務員體檢項目和標準。公示全市健康體檢機構名單,引導家政服務人員到正規家政體檢機構體檢。加強體檢機構監管,明示收費標準,規范體檢操作,細化工作流程,提高體檢質量。(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十)暢通家政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通道。遴選優質社會組織、院校機構、用人單位等作為家政服務員評價機構,提供優質便利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服務,助力家政服務員職業發展。鼓勵家政從業人員通過專業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多種渠道提升技能水平。引導家政企業將員工學歷、技能水平、經驗、能力與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崗位晉升等掛鉤,提升從業人員職業化發展積極性。(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七、凝聚各方合力,協同促進落實到位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發揮由市商務局和市發展改革委雙牽頭的北京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原則上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按年度制發工作要點,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研究制定、更新迭代配套政策措施,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落實各項任務。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跟蹤監測政策落實情況,及時通報進展情況。探索組織開展第三方評價,強化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十二)加強宣傳引導。圍繞家政進社區、家政興農、員工制轉型、產教融合等,梳理總結典型經驗做法。深入挖掘典型企業和從業人員事跡,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各類媒體渠道宣傳報道,樹立行業典型,提高家政職業美譽度和從業人員榮譽感,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10月21日
北京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是提高“七有”“五性”保障水平的重要內容,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舉措。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部署要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推進,堅持探索創新、分類施策,以擴大優質服務供給為主線,以促進平臺企業積極開展家政服務業務和傳統家政企業轉型升級為抓手,著力破解供需兩端信息不對稱等行業堵點痛點,健全工作體系,強化統籌協同,提升家政服務消費品質,滿足市民個性化和多層次家政服務消費需求,更好發揮家政服務業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作用,制定如下措施。一、擴大家政服務人員規模,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一)持續開展家政勞務對接助力鄉村振興。進一步擴大省際和市(區)級家政勞務協作范圍。落實京冀省級家政勞務協作協議,推動10家以上家政企業作為“河北福嫂”來京就業輸入基地。組織信譽良好、運作規范的家政企業,赴家政勞務協作地區舉辦供需精準對接活動。到2025年,選樹30家左右本市家政勞務品牌,會同河北、山西等家政勞務輸出大省定期開展品牌宣傳對接。鼓勵我市生活服務平臺、家政企業在京外建立培訓基地,加強與職業院校合作,通過委托培養、定向輸入方式,保障家政服務人員供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教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多渠道開展家政服務就業創業活動。開展“家政服務招聘季”活動,利用短視頻平臺、招聘平臺創新供需對接方式,組織家政企業帶崗直播,提升對接效率。支持家政企業參與春風行動、工會幫就業等活動,發布崗位供求信息,開展線上線下招聘。開展家政服務“春節保供”行動,引導家政企業春節期間穩崗留工、調節用工,緩解季節性供需矛盾。發揮本市就業創業服務平臺作用,加強家政崗位信息互聯共享和精準推送。(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素質,增加高品質家政服務供給
(三)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技能。落實商務部家政服務員技能升級行動,推動家政從業人員登錄“家政信用查”APP參加免費線上培訓。發揮家政企業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主體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家政企業完善實訓設施,鼓勵小微家政企業與家政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在崗技能提升培訓,提升培訓質量。舉辦京津冀和本市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代訓提升技能。(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加強專業化培養。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加強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建設,到2025年,本市開設家政專業或設置家政相關課程的院校數量達到6家以上。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鼓勵家政企業與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開發學歷與崗位技能雙提升項目。到2025年,累計培育4家以上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打造4個以上校企合作示范項目。支持家政服務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到家政企業學習實踐,鼓勵家政企業、家政培訓機構參與校園招聘。(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五)加強培訓能力建設。積極支持家政服務企業設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結合企業用人需求,為家政服務人員提供崗前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鼓勵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針對養老陪護、嬰幼兒照護、收納整理、寵物照護等家政服務緊缺和新興工種,開發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教程,培養一批專業化的上門服務人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三、推進服務標準化,提升家政服務規范化水平
(六)加快建設家政服務標準體系。針對家政服務業發展趨勢和標準化需求,健全適應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覆蓋基礎、機構、要素、服務、權益保障等領域的家政服務標準體系。優化豐富標準供給模式,完善國家、行業、地方、團體和企業標準多元共治格局。修訂《家政服務通用要求》等實施時間較長、難以滿足當前消費需求的地方標準,在家政電商、收納整理等新業態服務領域完善標準規范。鼓勵家政相關社會團體和服務機構聚焦行業發展新模式、新需求,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完善家政服務機構評價體系和標準,建立家政企業、從業人員評價制度,鼓勵第三方機構開展評價。(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七)加強家政信用體系建設。依托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推廣使用“家政信用查”APP,引導更多家政服務員在“家政信用查”進行實名認證,推進家政服務員信用評級賦碼。指導行業協會開展家政服務誠信建設,引導家政企業誠信經營。(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八)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修訂并推廣使用《北京市家政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家政企業應與消費者簽訂家政服務協議,公開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明確服務內容清單和服務要求。推行電子版“居家上門服務證”,家政服務員主動出示,便于消費者查詢、評價,營造放心消費環境。進一步暢通消費者訴求渠道,發揮家政行業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作用,建立家政服務糾紛常態化多元化調解機制。(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加強支持引導,推進家政企業做優做強
(九)推動家政進社區。支持家政企業布局社區網點,新建小區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指標》規劃建設包括家政在內的各類社區服務設施,分期分批布局嵌入式社區家政服務網點,有條件的可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進。家政企業在社區設置服務網點,租賃場地不受用房性質限制,水電等費用實行居民價格。鼓勵家政企業參與社區類促消費活動,送服務進社區,拓展家政消費場景。(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完善社會保障支持。對家政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或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且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條件的,予以社保補貼等支持。做好面向家政企業的稅費政策宣講,落實好已出臺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一)優化完善保險制度。鼓勵家政企業參保雇主責任保險,為員工投保意外傷害保險、職業責任保險。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面向家政服務業的特色保險產品,滿足家政企業、服務人員、消費者風險保障需求。(市商務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銀行機構優化信用評價和授信管理,加強企業相關信用信息的挖掘運用,結合家政企業特點和需求加大金融產品研發,提升對家政企業金融服務質效。引導金融機構豐富進城家政服務員等新市民群體的專屬金融產品。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實施力度,對相關人員就業創業、教育培訓等給予金融支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市金融管理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三)培育家政服務優質品牌。落實我市企業“服務包”制度,加強對家政企業的走訪調研,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鼓勵家政企業按照自愿參與、依法合規、風險自擔的原則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持續打造“北京市巾幗家政服務企業”品牌,到2025年,累計培育10家左右巾幗家政服務企業。繼續實施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培育家政服務“領跑者”企業。支持家政企業通過跨界合作、連鎖經營等方式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具有引領和示范效應的家政服務業知名品牌。(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五、鼓勵探索創新,構建家政服務消費新場景
(十四)促進家政服務融合發展。鼓勵家政企業參與養老托育服務,推動家政服務與社區老年助餐、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生活服務等相融合,促進多元化發展。探索發展“養老+家政”服務模式,建立養老專業服務商招募推介管理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家政企業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快實施我市適老化改造和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支持家政企業拓展適老化改造業務,對企業購買智能化、先進適老產品和設備的貸款項目給予貼息支持;對利用現有服務空間或其他有條件場所建設高標準適老化改造公共示范項目給予投資補助。(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五)推動家政服務數字化。順應“平臺+門店”經營趨勢,大力發展“互聯網+家政”“直播+家政”等新業態。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積極開展家政服務業務,加大系統研發、軟硬件升級力度,應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優質服務資源供給。引導中小家政企業與生活服務平臺合作,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勵大型家政企業自建數字化平臺,加快轉型發展。(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六)創新家政服務發展模式。鼓勵家政企業積極構建依托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家政服務消費新場景。引導家政企業開發收納整理、家電清洗、鮮花養護等新興工種,探索打造“全屋服務”與“全生命周期服務”等特色經營方式,滿足個性化和多層次服務需求。逐步突破住家保姆24小時在崗模式,創新提供點單式、分時段服務。鼓勵機器人運營相關企業與家政企業合作,推動家政服務數智化轉型。(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六、完善公共服務政策,改善家政服務人員從業環境
(十七)維護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積極引導家政企業員工加入工會組織,探索適合家政從業人員特點的入會形式、建會方式和工作平臺。鼓勵各類調解組織、工會組織和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等服務。鼓勵家政從業人員積極參與國家和本市各級各類評選表彰,在五一勞動獎章等工會評選項目中注重推薦家政從業人員。對在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的家政從業人員,符合條件的按規定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市總工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商務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八)加強符合家政行業特點的員工住房保障。將符合條件的家政從業人員納入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范圍。鼓勵有條件的家政企業為員工建設“家政驛站”。全面推進居住證制度,促進進城家政服務員融入本地生活。(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九)規范家政服務人員體檢。執行國家制定的家政服務員分類體檢制度,嚴格落實一般家政、居家家政、養老照護、母嬰照護等家政服務員體檢項目和標準。公示全市健康體檢機構名單,引導家政服務人員到正規家政體檢機構體檢。加強體檢機構監管,明示收費標準,規范體檢操作,細化工作流程,提高體檢質量。(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十)暢通家政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通道。遴選優質社會組織、院校機構、用人單位等作為家政服務員評價機構,提供優質便利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服務,助力家政服務員職業發展。鼓勵家政從業人員通過專業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多種渠道提升技能水平。引導家政企業將員工學歷、技能水平、經驗、能力與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崗位晉升等掛鉤,提升從業人員職業化發展積極性。(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七、凝聚各方合力,協同促進落實到位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發揮由市商務局和市發展改革委雙牽頭的北京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原則上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按年度制發工作要點,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研究制定、更新迭代配套政策措施,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落實各項任務。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跟蹤監測政策落實情況,及時通報進展情況。探索組織開展第三方評價,強化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十二)加強宣傳引導。圍繞家政進社區、家政興農、員工制轉型、產教融合等,梳理總結典型經驗做法。深入挖掘典型企業和從業人員事跡,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各類媒體渠道宣傳報道,樹立行業典型,提高家政職業美譽度和從業人員榮譽感,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市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